一九七〇年八月,太陽透過茂密的樹木照進山洞,一個男人悠閑地嚼著手中的草莖,正在洞門口架著木柴準備著孩子們期待已久的午飯。
這是地瓜熟了的時節,孩子們會去摘些地瓜,然后洗凈,扔到篝火中給午餐增添菜品,這是他們最美好的時光。
孩子們在母親身旁打鬧,緊張地等待著即將出鍋的美食。
偶爾有一條大黃狗趴在門口,一只母雞帶著幾只小雞在陽光下啄食,這是一幅美麗而和諧的山村圖畫。
媽媽會親手將爸爸收獲到的野味分類放好,然后放在餐桌上一塊兒給他們吃,雖然生活很簡陋,但是一家人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
這一家人生活在中國西南部深山之中的一個洞穴中,在自然的鳥鳴和鮮花之中,活得有滋有味,過著悠閑的生活。
為什麼他們要居住在一個洞穴里,并且對這個洞穴非常的喜愛?
男主人叫梁自付,上個世紀生于四川一個小鎮上,住在一所簡陋的茅草房里,經濟拮據,生活困難重重。
兄弟間的衣物和長褲都是輪換著的,誰需要外出,才會換上一身干凈的衣裳,所以他們很少出門。
由于常年處于人口密集的環境中,梁自付一直想要一片獨自的空間。
他一直夢想著自己未來的家,能夠擁有一座庭院,然后親手將它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盡管每個家庭的生活都比較拮據,但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卻是非常強烈的。
他勤勤懇懇地干活,在家會老老實實地干活。
努力是有回報的,後來他成了一位出色的村官,在熟悉而又充滿回憶的村子里,過著平凡而踏實的生活。
梁自付在一九五六年與鄉親一起在這里挖掘土地時,找到了一座寬敞的洞穴,四周都是平坦的地面。
也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一個狹隘的地方,所以他渴望更大的世界,空余的時候,他常常獨自去洞穴里玩。
那時候梁自付還沒有成家,覺得那個洞穴也就是一個很好的娛樂場地,後來被梁自付開發成為了「秘密基地」。
梁自付在一九五九年成親了,在鄉下,成親后都要分居,可家里一貧如洗。
沒辦法,梁自付與妻子李素英,便在附近撿了些樹枝和野草,蓋了兩座草棚,作為他們的家,算是有個落腳的地方。
老天捉弄人,他們成親三年后,突然下了一場暴雨,一股狂風席卷了他們的家園,這種情況讓梁自付想起了那個洞穴。
他覺得那個洞穴里面空蕩蕩的,而且不怕風雨,倒也是一個不錯的落腳點,自己在這里多呆個三年,攢夠了錢,就可以回家建一座茅草房了。
夫妻倆人商議之后,決定暫時居住在這里,很快,兩口子就把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遷入洞穴,并由此開啟「洞穴生活」。
剛搬進來的時候,洞穴中的條件并不是很好,很不適應,山上沒有水,也沒有電,特別是吃水的問題,每天都要從遠處搬過來。
在他們的時代,那里有很多野獸,豺狼、野豬、麋鹿,野兔,經常闖入家里,每天晚上都能聽到它們的嚎叫。
由于猛獸時不時突然襲擊,兩人每天都會在山洞門口生火,防止它們傷害到自家孩子。
獸類畏懼火焰,所以他們在洞穴里點了一把火,這樣那些兇猛的動物就不會進入洞穴了。
其次就是洞穴里的天氣,洞穴里的空氣很濕潤,難以適應,遇到雨和大風,就會有雨進入洞穴,洞穴充滿了水。
下雨的時候,還會有雨水滲出,只要從上方傾瀉下來就無法阻擋,兩人只好拿著一個葫蘆瓢,繼續澆下去。
山洞里的墻是濕的,床是濕的,被子是濕的,褲子也是濕的,極度的濕氣,讓兩個人都得了風濕,腿腳酸痛,看到老婆和他一起受罪,梁自付很是自責。
當初他是抱著能賺錢的想法,希望回去建一棟好的房屋把老婆從這種情況中解脫出來。
可是剛進了山洞沒多久,妻子就發現自己有了身孕,住在洞穴的頭一年,長子在洞穴中誕生,兩人高興之余也有些擔心。
之后的數年間,又有三個兒女在此誕生,他們先后生育了四個小孩,一個接著一個的誕生使得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狀況再度惡化。
為了給一家人提供一個溫暖的環境,讓自己的子女過上更好的日子,梁自付覺得要好好發揮自己的作用,把自己的洞府改造成一個更好的地方。
他把自己的積極性發揮到極致,并著手改變洞穴及其周邊環境。
先是改造了一下洞穴,將洞穴里的積水全部掩埋,再長年累月地點燃火堆,將洞穴里的水汽吹干。
此外,路面凹凸不平,經常會出現摔倒的情況,他會用一些小石子將地上的泥土全部壓平,然后慢慢地打碎,把它們補上。
根據洞穴本身的巖石構造,他利用自己的石雕技藝對洞穴的內部和外部進行了重新設計。
原本坑坑洼洼的地方,被他重新整理了一遍,兩百多平方公尺的空間,被他分成了客廳、臥室、儲藏室等。
他還利用當地的材料,在洞穴里做了一些石頭椅子和其他的傢俱,搬到洞內合適的地方。
在山洞的入口處,用泥巴搭建了一個火爐和一個石頭磨盤,妻子還做了很多的竹筐,用來裝東西。
這里的每一處,都是兩人親自規劃出來的,一點一滴建起來的,在兩人的努力下,這個洞穴被改造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山體公寓」。
比起普通的茅草房,這里的生活環境要好得多,尤其是夏天。
洞穴周圍不但適宜晾干水稻,而且非常涼爽,所以夏天的時候,洞口的客人格外得多。
除了提高生活環境外,梁自付還在努力地挖掘土地,尋找改造生活環境的方法。
他在靠近洞穴的地方開辟了兩塊用來種植的田地,種植了麥子和谷物,在精心的管理下,一年可以收獲很多小麥和玉米粒。
這樣的糧食,不但能滿足一戶人家的需要,而且還可以賣掉,還能得到一筆收入。
梁自付在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后,繼續努力,在山里種植了柿子,柑橘,李子,桃子等。
據了解他在2016年的時候,各種水果各收了500公斤左右。
住在山上,家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因為野豬和野兔常常跑到田地破壞果樹,他在這里設置了幾個圈套,以防被猛獸襲擊,于是常常能抓到野兔野豬之類的野獸。
抓到一只野獸,梁自付就把它的毛剝掉,把它的腸子清洗一下,然后再加入一些鹽巴,放到火堆上燒烤。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野生的野生動物,只要撒上一點鹽,就能成為兒童的美食,且可遇而不可求。
這成為了他們的童年記憶之一,現在孩子們都五十多歲了,在洞窟里發生的有趣事情歷歷在目。
梁自付在耕田的同時,他老婆不僅負責家里的事情,還飼養了數十只雞。
山中盛開著花朵,夫婦還把很多的蜂巢放在花圃里用來釀造自己的蜂蜜,就連院子里晾曬的干菜,也能賣個好價錢。
他們夫婦每天都能得到大量的糧食、水果和雞蛋,因為有大量的食物,梁自付甚至用自己的食物釀造了一種山泉酒水。
梁自付的子女都是在山洞里長大的,他們六個人的生活開銷已經讓梁自付很吃不消了,他們的學費也不是普通人家能負擔得起的。
七八十年代盛行的觀念是重視對大學生的培養,大多數的人家都會讓家里優秀的學生留在學校里。
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受更多的罪,為了讓他們上學,他和妻子不管多辛苦,都努力節省開支。
就這樣,他在種地的同時,也學會了一套可以讓這些果樹更好地成長的嫁接技術,獲得更好的豐收。
梁自付所在的村子里,知道嫁接技術的人并不多,需要嫁接的時候都會找他,他一年到頭都有工作,一天能掙兩角。
盡管經濟條件很差,但他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四個孩子都在上學,成績都很好。
領完工資后,梁自付將所有的東西都花在了基本生活開支和孩子的讀書上,只留下了備用的一部分,其余全部用于支付自己孩子的學費和教材。
雖然生活條件并不是很好,但他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美好的記憶在他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受過的教育能改變孩子的境況,由于梁自付的大力扶持,四個子女都從深山里出來,并且獲得了令梁自付自豪的成就。
每當提起這些孩子時,他都會很自豪地說:「孩子就是我最大的財富。」
梁自付的長子上了大學,現在在成都做一位地質勘察工程師。
二女畢業后做了一名國中教師,住在十多里外,過著安穩的日子,時常回到老家探親。
另外2個兒子在各自的職位上都有所建樹,梁家的教育觀念對孫子輩也有很深的影響。
孫輩中更是有位博士被培養出來,老夫妻倆這幾個孩子的成長表現感到十分驕傲和欣慰。
轉眼間,五十多年過去了,四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子女在城市定居之后,當然希望能帶著他們去城市享受生活,每逢放假的時候,他們都會回自己的洞穴勸說自己的爸媽。
梁自付夫婦以前來過鎮上,不過都是在這里呆上兩日,然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洞穴。
2008年,八九十歲高齡的兩口子還在洞穴中生活,在外人眼中,住在洞穴是很難的事,但他已經習慣了。
在那里住了大半生,有了很深的情感,就像是自己的根,山上的果樹、家禽都很多,沒有人照顧,他們也不會安心。
再說了,城市里的環境很差,他也適應不了城市的生活,所以就和妻子一起回家了。
兩人很滿足于在山里的日子,梁自付每天夜間5點就起來,將家養的小雞送進山上,再把包子蒸出來。
飯后,他們會下地勞作,或是牽著狗狗在山間溜達溜達。
晚飯之前,又會在家里泡一杯自家釀造的山泉美酒,再來一些花生米或是山里的野果,一邊哼著山歌,一邊享受著山間清新的空氣。
如今,大部分村民都是住在磚房子里,村民們也不明白梁自付夫婦為什麼要留在這里。
這里的村支書說,他曾經幾次找到梁自付,希望他能從山洞中搬出來。
村子同意給他一塊新的地皮并且支付相應的費用,看似「豐厚」的搬遷要求,并沒有讓他心動。
他明白村民們的好心,但多年養成的洞穴內的生活習慣是老年人依依不舍的原因。
雖然在60年之前,他們曾打算在3年內搬遷。
在這里生活了這麼多年早就習慣了,現在的狀態不錯,準備一輩子都呆在這里。
村委會沒有再要求他搬家,而是請人幫他把電纜和水管都裝好,雖然有了電力,但他們還是很節儉的。
梁自付和李素英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家里坐著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
在一個老人的心中,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而梁自付的兒女因為工作繁忙,通常只會在過年期間返回洞穴探親。
2020年,梁自付去世了,李素英被兒女接去住了,但她還是非常眷戀山洞,常常回來。網友們對梁自付與李素英的人生眾說紛紜。
有人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幸福,他們的人生令人艷羨,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過著最舒適的生活。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人生是很困難的,生活在深山之中,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做,這樣的事情,一般人無法忍受。
總之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前進,無論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學會在平淡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所以祝大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去過美好的生活,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留下一些關于生命和時間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