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娛樂明星
綜合推薦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明星
奇聞趣事
搞笑故事
老照片
美妝時尚
老年生活
情感百態
历史故事
萌寵樂園
國畫
獅城資訊
奇趣
歐洲王室
插畫趣聞
心靈語錄
育兒分享
軍事
動物社
装修
生活常識
生肖解析
健身達人
植物
毛孩
養魚
美食菜譜
歷史趣聞
旅行風光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全部
    
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麼意思?背后有什麼講究?
2022/04/23

孩提時,我們熟讀《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幾句我們爛熟于心,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忠孝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父母年老后,贍養他們也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但是人固有一死,父母的身后事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回想的。

我國民間流傳著很多喪葬的習俗,其中有一條是關于父母去世后的一些講究, 也就是「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人們并不了解這句話背后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番。

「七」和「八」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獲取的資訊越來越多,途徑也越來越廣泛,很多人都表示想要回到小時候, 不僅是因為那時的我們擁有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那時我們能夠整天圍在父母身邊,享受父母的百般疼愛和庇護,無憂無慮的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

同時也有很多人開始追思自己已故的雙親,每每看到這里都令人不由得感傷。 雖然父母不在了,但是能做的也只有讓他們平靜安詳的走完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旅途。

那麼都說父母親去世時要尊崇「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風俗習慣,其中的「七」和「八」又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古書典籍中的記載以及《易經》中的一些內容得知,在我國的數字中,從一到十都有著特殊的含義。這十個數字中一、三、五、七、九是單數, 在我國人的概念中,單數并不好,因為好事是成雙的,但是如果真的趕到了單數,人們也會用一個詞語來使寓意變得更好,比如「三陽開泰」「五福臨門」「七星高照」「長長久久」。

同理,二、四、六、八、十為雙數,人們認為雙數主吉,所以在趕到雙數時,人們也會說些吉利話,錦上添花, 比如「六六大順」「八方來財」「十全十美」等等,這是十個數當中,五五分成,單雙明確,但是卻有陰陽之分。

沒錯,陰陽是《易經》當中講到的知識,在八卦圖中,以陽數表示是 4、5、6、7、3、2、1 和 0,但是我們今天只說4、5、6、7、3、2、1, 與之對應的其他數就不是陽數了。所以七和八就有明確的區分了,七是陽數,八是陰數。

在男女的區別上, 男人屬陽,剛健,女人屬陰,柔美,陰陽調和,剛柔并濟。所以如果母親去世時逢七是不能下葬的, 七作為陽數與女性的陰是相互對立的

父親去世,逢八就不能下葬,因為八是陰數,男人屬陽和陰數相對立,如果一旦不按照這樣的方式去殯葬父母雙親,就會使泉下的父母親靈魂的不得安定,所以作為子女能夠最后盡孝時,一定要做好,不能讓父母的在天之靈過的不安穩。

其實除了「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種說法之外,還有很多關于喪葬的文化內容,我們繼續來了解一下。

我國的傳統喪葬文化

我國的喪葬部分的習俗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是儒、道、佛的綜合體,雖然內容在不斷地縮減,但是卻是家家都脫離不開的東西。

在人們去世之后,是不能立刻下葬的,因為在以前曾經出現過人沒有呼吸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推遲了下葬的時間,最后人又活了過來的例子,所以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人死之后要停尸三天或者七天。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儀式就是「做七」,人們認為,人死之后的七天是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的,所以舉行這個儀式,就是要告慰靈魂離開人世間去往他們該出現的地方,并且要每逢七天祭拜一次,共計七次,才算圓滿。

但是在燒七之前,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圓墳」,圓墳一般發生在死者下葬后的第三天,當天上午家人要帶好貢品,紙錢,香火以及一些其他的必備品到死者的墳墓旁邊,為死者吊唁, 作為死者的兒子要幫父親的墳填土,修理周圍的雜草或者其他污穢,讓死者安息。

前面提到的燒七中,一七已經被圓墳代替,所以到第七天的時候,人們可以不用去墳地旁祭拜,但是現在人們已經把七七簡化成了四次,分別是「一七,也就是圓墳」、「三七」、「五七」、「七七」,這和前面提到的陽數也有很大關聯。圓墳和七七最為首尾兩件大事,家中的兒子必須要參加。

除此之外還有燒百天這一習俗,人在來到世界上的第一百天,父母會為他舉辦百天慶典,并舉行抓周儀式,同樣的人在去世之后的第一百天,家人也要舉辦燒百天儀式,其實這樣做都是因為兒女擔心父母在陰間過得不好,所以舉辦各種儀式,讓父母生活的更舒適一些,無論這樣做父母是否真的會有感應,但是只求心安。

還有燒周年儀式也是非常常見的,一般是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和七周年、十周年, 這和之前提到的陽數也是有關聯的。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提到的喪葬文化和儀式都是基于對死者的尊重和懷念,所以才會流傳這麼多年, 對待這些文化傳統,我們一定要保持敬畏,不要褻瀆已故亡魂,同時對待這些傳統文化,也不能一味地迷信,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不一定俗語所講的都有道理,有些是為了混淆視聽或者是根據一些野史記載得來的,那些是不可信奉的, 同時,「信則有,不信則無」,如果你認為這些是可信的,那便信,如果你覺得說的沒有道理,大可棄之而去,切記,言多必失。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將櫥柜台面換成不銹鋼,入住半年,真不后悔
2023/10/05
新竹三口之家堅持不買房「爆改40年老屋」,看過的人都說溫馨,原來這才是豪宅,網友: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10/06
男大生畢業跑了16個銀行舉債1500萬,到南投深山住一年,改造百年三合院成「台灣最美民宿」
2023/10/05
新竹28歲女生,買下別人嫌棄的一樓,將院子改成臥室,太有才了
2023/10/06
她53歲仍單身,住6坪小木屋,卻惹人羨慕:「好想象她一樣生活」
2023/10/05
她住進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10/05
別嫌棄家里面積小,看看人家90后的「空間壓榨大法」,真是學到了
2023/10/09
入住三年才知道,家里這8個東西越大越好用,尤其是第四個!
2023/10/07
裝了兩套房,總結出5個「裝修教訓」,都是「跟風」惹的禍
2023/10/07
台南小夫妻放棄城市工作,回到老家生活有多爽,改造獨棟自帶院子和天井,生活太愜意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