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數十載,不知不覺步入了中年。
很多人開始有了這樣的感覺,辛苦了半輩子,得到的不是滿足,不是快樂,而是越過越忙,越活越孤獨。
其實仔細想想,這一路走來,我們忙著照顧別人,取悅別人,為家庭付出任勞任怨,卻常常忘記關心自己。
可是餘生不長,你真的不用討好任何人。
你該學會對自己好一點,不必對別人太大方。
人到中年,管好自己,別人的這4件事,不必做。
人到中年,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父母進入衰退期,事業進入瓶頸期,孩子進入叛逆期。
一睜眼,就是一家人的瑣碎生活,孩子的成績要管,父母的健康要抓,公司的班要加。
一個人恨不得掰成兩半用,一天二十四小時恨不得連軸轉。
古人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人到中年,肩上挑著一家老小的重擔,面對別人的求助,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能力范圍之內,能幫就幫,能力范圍之外,一定要學會拒絕。
這不是無情和冷漠,而是一種成熟和分寸。
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對別人的事滿口應承。
一方面是透支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別人也未必感你的恩。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對別人的事情大包大攬,很容易養出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朋友之間,幫忙是情分,不是本分。
沒有誰天生應該對誰好。
與其關心別人家的雞毛蒜皮,不如管好自己的柴米油鹽。
人到中年,誰都不易。
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先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讓家人過得舒心,才是最踏實的幸福。
大張偉說過這樣一句話:「空調吹多了得病,閒事管多了要命。」
人到中年,慢慢就明白。
不管是朋友的事還是親戚的事,管的越多,錯的越多。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習慣。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自己看不慣,不代表別人不舒服。
非要硬插一腳,很容易給自己惹麻煩。
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
很多事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很多人也不是我們可以取悅的。
我們左右不了別人的生活,改變不了別人的想法。
唯一能做的,是少管閒事,少說閒話。
閒話少說,對別人是尊重,閒事少管,對自己是保護。
別人的私事,不必議論;別人的生活,不必操心。
對自己好點,對家人好點,把自己的事管好。
別人如何與己無關,別人怎樣不必干涉。
不管閒事終無事。
沉默是一種智慧,少管是一種選擇。
人生很短,餘生不長,安安靜靜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
《一代宗師》裡講: 「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
活成面子的人,這輩子是活給別人看的;活成裡子的人,才是為自己而活的。
面子上再漂亮,內裡破敗不堪,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思呢?
再漂亮的鞋子,如果穿著不合腳,註定不屬於自己。
再優秀的人,如果自己不喜歡,也照樣處不來。
古人說:悅人者眾,悅己者王。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讓別人開心,而是為了自己舒服。
不必為別人的指點而煩惱;
不必為別人的評價而局限;
不必為別人的好惡而改變。
我們不是人民幣,做不到讓每個人都滿意。
唯一值得去做的,是讓自己開心,讓自己滿意。
人到中年,不用再想著取悅誰了。
跟誰在一起舒服,就跟誰在一起。
累了,就躲遠一點。不必討好,不必將就。
在安靜中獨自綻放,在孤獨中獨自成長。
就像楊絳先生曾說的那樣:
「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
取悅自己,豐富自己,才是對生命最大的負責。
人到中年,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麼都重要。
郭德綱有句話說得好:「遠離那些總是勸你大度的人,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你。」
巴掌不落到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痛。
拿著別人的痛苦去標榜自己的寬仁,這樣的人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很多人說:「原諒別人,就是寬恕自己。」
其實,只有內心不再糾纏,一個人才能自在從容。
可那不是原諒,而是不計較;不是寬容,而是算了。
魯迅說得好:「讓他們去怨恨去,我一個都不寬恕。」
我不願計較了,但是我卻也不原諒。
人到中年,看透了世事,也讀懂了人性。
一個人若是總可以輕易原諒別人,只會讓別人的傷害變本加厲。
若是總可以寬容別人帶來的痛苦,只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好欺負。
有人說:「我們要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
因為這些傷害讓我們變得強大,讓我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但是,從沒有一種傷害是心懷善意的,我們在泥沼中走出來,最應該感謝的明明是我們自己。
孔子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
人到中年,只珍惜那些珍惜自己的人,只感恩那些善待自己的人。
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不必報復,也不原諒。
人到中年,半生已過。
曾經我們拼命求全,以為付出會有收穫,努力會有回報。
可是到了一定年紀漸漸明白,你也可以不用討好所有人,不必對誰都那麼善良大方。
餘生的每一天都很珍貴,你該學會對自己負責了。
別再去糾結太多,也別一味的付出。
在有限的時間裡,去做喜歡的事情,把美好的時光留給自己願意珍惜的人。
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簡單地來,不留遺憾地走,就足矣。
餘生不長,對自己好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