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許多流傳下來的名畫都被視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有的存放在博物館里,有的被一些收藏家收藏,但是無論畫作存放在哪里,畫中的意境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并給人留以無限的遐想。當學者在研究古畫的時候,總可以從中體味到歷史的厚重感,并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按照我們正常的邏輯來看,研究古畫顧名思義就是研究古代人的思想,但是有這樣的一幅畫極其特殊,他明明是上千年前的畫作,但是卻發現了一個常見的現代物品。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真的像小說一樣存在穿越,讓我們今天來一探究竟。
這幅畫的名字為《五百羅漢圖》,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畫家周季常和林庭珪。這幅畫的作者整整琢磨了十年才將這幅畫打磨完成。
這幅畫是904年創作的,據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幅畫作和我們現在的單張不一樣,他有一整套。并且數量是現如今發現最多,畫作質量最精良的藝術作品。這套畫冊中詳細介紹了有關于佛教重要的歷史事件,還有一些經典的利于傳誦的典故。
這套畫冊的背后故事也是十分有趣,相傳當時是在天佑年的中元節,每年這個時候寧波地區都會舉行面圣儀式,這次有所不同的是,在面圣的過程中見到了16個轉世的羅漢,這與當時傳說的天臺石梁一百羅漢故事非常相像。
當時百姓看到這副場景,趕緊下跪拜見神仙,為自己和家人祈福。
這件事經過口口相傳也就傳到了當時皇帝的耳中,皇帝認為這是上天對他統治的贊揚,這是天降祥瑞。為了感謝上天對他的贊頌,就命人尋找天下有名的畫師,想要記錄這幅祥詔,感謝天恩。
對于畫師的選擇皇帝非常嚴謹,幾經波折皇帝選擇了當時繪畫技術水平十分高超的兩人周季常和林庭珪。兩個人對于這套畫作也是十分嚴謹,整整經過了三個月的商量,才開始進行繪畫,并將畫作的命名為《五百羅漢圖》。
按照規定的時間應該是兩年,但是因為兩人對于畫作的精益求精整整畫了十年才將這幅畫完成。這幅畫一出現也讓整個國家震驚,人們感嘆這幅畫的驚艷與畫作的傳神。就連當時皇帝見到了也是連連稱贊。皇帝將這幅畫放在了惠安院,并命人專門看管。
當時這幅畫作完成的消息傳到了日本,信奉佛教的日本還專門派使者來觀摩求學。為的是了解當時的佛教,皇帝對于日本這種不遠萬里來求學的心里十分感動,特意贈送百副羅漢圖贈予日本。這百副羅漢圖帶到日本后,被收藏在日本鐮倉壽福寺。
后來這幅畫又被日本轉贈給美國著名的波士頓博物館,隨后再次高價賣給華盛頓。終于在1950年的時候,日本和美國將《五百羅漢圖》典故收集成冊子,供人觀賞。當時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徐偉,聽說了有這樣一幅巨作流傳在海外,十分著急。
隨即就開始了漫長的尋找巨作之旅,最終歷經千辛萬苦才得到《五百羅漢圖》的拓印,這幅流傳70年的巨作終于重回我國,雖然是以另一種形式,但是也算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幅畫作的向往。
這幅畫作的回歸為我國了解和研究佛教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幅畫也一直都作為歷史學家的重要研究對象。
這幅畫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令人十分震驚的一幕。當他們將這幅畫放大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代的物品人字拖。人字拖的出現一點都不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歷史學家繼續研究發現,這雙「人字拖」還有顏色。他的鞋面是藍色的,鞋底是紅色,并且在鞋面上還有一些珍珠做的裝飾物。
這款精美的鞋子,怎麼會出現在物品貧瘠的南宋?這明明是現代才會存在的物品,難道真的存在小說中的穿越嗎?這當然只是存在與影視劇或者是小說中,現實中還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這時候另一種猜想也就浮現出來了,人字拖是木屐的前身。
專家學者按照這個方向展開了研究,為的是探究這幅畫中人字拖的奧秘,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歷史文獻后有了驚天的發現,原來人字拖的起源依據是日本文化。在日本舉辦活動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經常穿著和服腳踩著木屐。
以此為線索他們又再次研究,隨后發現日本人經常穿的木屐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據當時的歷史記載,木屐是在南宋之后出現的。但是漸漸被中國人拋棄,日本卻繼承了這種文化。但是這只是歷史學家針對于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文獻所做出的猜測和推理,具體的原因是什麼?還是需要很多歷史資料佐證事情的真實性。
原來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關于木屐的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殺,在逃亡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找到食物。所以為了活著,在大臣身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湯晉文公才得以活下去。
這位大臣一直輔佐晉文公,但是等到他繼承國君之位后卻悄悄離開了。晉文公非常傷心,一直派人尋找最終在深山中找到,但是這位臣子并不愿意回去。
晉文公為了讓大臣跟他回去,就命人放火燒了這座山。想要逼迫這位臣子回去,但是知道死臣子也沒有跟他回去。晉文公十分傷心,就將山中的一棵樹砍下做成木屐,這也是最初關于木屐的記載。所以可見木屐最早出現就是在中國,也就說明了這幅畫作「人字拖」出現的合理性
從木屐流傳到日本就可以說明當時宋朝的文化對日本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切不可妄下決斷。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歷史態度,永遠都不要低估古代人的智慧。
隨著國人的思想水平不斷提升,我們對待歷史也將會有一個全面的分析,還原真實的歷史面貌。憑借著之前的經驗以及歷史的文獻資料,一定會還原古代歷史的真相。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