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片,包括武俠和功夫兩個類型,是專屬于我們的文化符號。
自從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伊始,那些古典武俠小說中刀光劍影的江湖,就以影像的形式呈現在銀幕上,帶給我們充滿想象力的視聽震撼。
到了70年代以后,李小龍、張徹、胡金銓、張鑫炎、劉家良、洪金寶、袁和平、程小東、成龍、李連杰……這一連串的名字,又賦予武打片新的魅力。
武林高手的巔峰對決,是武打片的核心內容——可以像李小龍電影那樣注重實戰,一招一式剛猛有力;也可以如程小東設計的武功招式,飛天遁地、天馬行空。
虎鶴雙形、工字伏虎、少林童子功、武當太極拳、鷹爪功、金鐘罩、鐵布衫,這些厲害招式不管現實中是否存在,我們都能如數家珍;而各大門派中出現「相生相克」的武功絕學,亦是我們長久以來津津樂道的話題。
小編下面羅列出來的這6大經典的武打場面,有的有出處,有的純屬虛構,但有個人一直在與時俱進,相信大家都會有印象。
1959年5月,李小龍赴美留學,由于不喜歡到中餐館里刷盤子,為了補貼生活費,他開始在西雅圖開設武術會所教拳。
那時候的美國人大多都學空手道,華人武術界則禁止將國術傳授給外國人,有感于此,李小龍決定自創截拳道,并努力打破空手道的壟斷地位。
截拳道是以詠春拳和拳擊的拳法、擊劍的步法為基礎,融合了各國拳術精華于一體的自由搏擊體系,與發源于琉球的空手道相比,從訓練方法到一招一式都大不一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