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的電影行業都迎來了巨大的變化。
第五代導演,攜作品在世界影節摘金奪銀;好萊塢借助先進的電影工業,將視聽體驗提升至新高度;
當時人口不足600萬的香港,也借助新浪潮運動興起,把「香港電影」打造成品牌。
在鼎盛期,香港年制作電影量超過200部,在世界僅次于好萊塢和寶萊塢。
香港向東南亞、歐洲等地輸出的電影數量,更是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動作、喜劇、黑幫」三種電影類型,構成了香港電影三原色,調配出蕩氣回腸的《黃飛鴻》、纏綿悱惻的《倩女幽魂》、盡是癲狂的《大話西游》、慷慨悲歌的《英雄本色》。
從昏暗的錄像廳到寬敞的電影院,一茬又一茬的年輕人,念念不忘黃飛鴻的一招一式、小馬哥的風衣和香煙,還有小倩的眼、紫霞的劍。
當從邵氏看到嘉禾,一代人便開始老去。
同時光一起消逝的,還有紅顏不再的「霞玉芳紅」、大量減產的「雙周一成」、華發早生的「四小龍」。
前浪消逝并不可怕,遺憾的是香港再也沒有可以睥睨天下的電影業,以及那些風華絕代的電影人,更令人喟嘆的,是一個個電影人以令人唏噓的方式離開人間。
2019年6月2日,李兆基去世的消息,刷爆了社交平台。
因為《古惑仔》《監獄風云》等電影,李兆基和何家駒、成奎安、黃光亮并稱黑幫電影中的「四大惡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