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娛樂明星
綜合推薦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明星
奇聞趣事
搞笑故事
老照片
美妝時尚
老年生活
情感百態
历史故事
萌寵樂園
國畫
獅城資訊
奇趣
歐洲王室
插畫趣聞
心靈語錄
育兒分享
軍事
装修
動物社
生活常識
生肖解析
毛孩
健身達人
植物
養魚
旅行風光
日本印象
美食菜譜
歷史趣聞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請來17個港台巨星,王晶卻把票房搞砸,女主本是香港玉女,老后讓人噓唏不已
2022/11/09

開聊前,先給大家列一串名字,張學友、張曼玉、梁家輝、林志穎、張敏、吳孟達...

想到什麼?

巨星云集,星味十足,用如今的話說就是流量十足。

如果我說,把這些人聚集起來拍部電影,口碑票房全線暴跌,甚至連年票房榜前30名都進不去,你信嗎?

雖然我也不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1993年,就有部電影把以上明星全部邀來參演,搭配兩位商業片導演王晶、朱延平,該片居然在同年票房榜僅僅排在第38位。

手握一副同花順你卻單走一個六,這樣一副好牌打爛的電影背后,究竟是觀眾審美的淪喪,還是明星演技的敗壞,下面讓我們走進電影:

《神經刀與飛天貓》

影片在嬉笑怒罵間講述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

俠客大飛刀韓沖(梁家輝 飾)與小飛刀韓林(林志穎 飾)平日以捉拿懸賞告示上的盜賊為生,綽號「神經刀」的他們這次受富商雷員外之托,捉拿淫賊九尾狐(張學友 飾)。

另一邊,同樣覬覦曹員外賞金的大小風騷姐妹(張敏、葉蘊儀 飾)則不斷對「神經刀」使絆,以圖拖緩他們的進度,但雙方在這一過程中實則愛意暗涌。

經過一番折騰,四人合力捉獲九尾狐,但隨著相處的深入,眾人發現九尾狐不并非[淫.賤]之徒。

雷員外的面目也被逐漸揭開,他的真實身份是東廠太監曹天敵,他與日本勾結的證據被九尾狐無意中偷去,因此選擇利用大小飛刀除去九尾狐。

故事的最后,在九尾狐妻子飛天貓(張曼玉 飾)和深藏不露的客棧老板(吳孟達),主角團們與曹公公大軍迎來一場正邪大戰...

從如今的視角看,這部片子的畫質已經有些「老得發黃」了,而該片的優缺點也十分的鮮明。

第一噱頭: 王牌陣容星光熠熠,無愧台版「東成西就」稱號

本片最大的賣點就是 明星眾多,即便是配角也有著不小的知名度,加上一些小角色出場的明星達17個之作,甚至是連陳寶蓮都跑龍套了。

影片官方海報上寫著七大巨星助陣,除了吳孟達之外,其他6位明星被劇組「拉郎配」拉出了三對情侶。

男女主梁家輝、張敏正值顏值巔峰,張敏飾演為愛勇敢出擊的江湖俠女,而梁家輝則是靦腆性格的悶騷劍客,兩人一收一放的表演,在片中帶來不小的反差萌。

張學友和張曼玉則扮演一對俠盜夫婦,古裝版「烏蠅哥」不僅搞怪表情多多,更把張曼玉也帶偏了,兩人合力貢獻了一組表情貼圖。

如此搞怪連演員也頂不住,表演過程中兩人頻頻笑場。

當時只有19歲的 林志穎也在片中」情竇初開」,他和 葉蘊儀扮演武俠界的金童玉女,那種嫩出水的青春味遮不住。

金牌配角吳孟達在片中也搞笑出演,飾演一個深藏不露的客棧老板。

此外,還包括飾演日本魔女的陳寶蓮,「日常」飾演老鴇的苑瓊丹,《功夫》里那個見人就推銷寶典的「乞丐」袁祥仁,也參演了該片。

演員陣容無論放現在還是過去都算得上星味十足,一眾明星放下身段大肆搞笑,這也讓該片一度被稱為台版東成西就。

第二噱頭:

「兩個王晶」的碰撞

影片由台灣導演朱延平執導,王晶擔任監制,被稱為「台版王晶」的朱延平對上了正版王晶,結果就是滿屏濃烈的「王晶味道」撲鼻而來。

此番兩人的合作,可是讓「王晶味」十分的濃烈了。

首先是「屎尿屁」笑點堆積,搞笑是真的搞笑,但爛俗也是真的爛俗。

片中這個名叫「西方求敗」的劍客每天都來吳孟達客棧挑釁,每次都要被滴蠟、打上幾鞭才肯離開,這一橋段充斥了一些超前的暗示味道。

還有直取梁家輝要害部位的那雙鬼手,千年殺無論在哪個年代都令人聞風喪膽...

還有奇葩的「東瀛毒藥」,被抹上這個毒汁的人吻到就會身中不治的奇毒,除非做一些少兒不宜的事...

其次是奇奇怪怪的劇情設定,「雙王晶」的腦洞確實很大。

片中的NPC角色「四大死神」的設定非常有意思,老大叫一招就死,老二非死不可,老三死纏爛打,老四永遠不死。

結果他們還真的人如其名,老大如陶瓷一樣一碰就倒,而老四的人設更是奇葩,天生自帶不死之身的他刀槍不入,完全是個系統BUG。

但卻有個致命的命門,就是怕肉麻,在主角們的一聲聲肉麻聲中,「永遠不死」化成了一堆骨頭。

張曼玉張學友家中的實時錄像也很有意思,原來是密室里一個畫師負責畫出實況畫面。

再比如,「永遠不死」的那雙「永動之手」,這首手的出場帶著一些邪典意味,但隨著與主角的一個個趣味互動,似乎也沒那麼恐怖,而評論區至今對于這雙手的印象也是趨于兩極。

片中還惡搞各種現代人名、詞匯,張國榮、梅艷芳等當紅影星均在影片里的調侃中。

而張學友被包成一個粽子的樣子也惡搞了「木乃伊」的扮相。

影片笑點頻率超高,惡搞之中帶著一股爛俗味,是有點好笑,但是觀感上,畢竟...帶點味道。

三、最大敗筆:劇情嚴重套路化,流水之作最終票房慘淡

影片笑點非常多,但笑完了之后,它講了什麼呢?

對不起,好像忘了。

這也就是影片的最大弊病,影片存在嚴重的套路化之嫌,這使得影片除了搞笑橋段之外,沒有讓人記得住的點。

影片無非是講述幾對江湖兒女與東廠惡勢力對決、再順便談戀愛的故事,大部分劇情走向極為容易猜到。

這也直接導致影片上映時僅拿下970萬的票房,在香港年度票房里排名38名。

該片放在其他年份或許還能憑借明星拼一波,但它「好死不死」地出現在1993年,那個被譽為港片巔峰的一年。

當年上映的香港電影 超380部,與《神經刀與飛天貓》同是武俠題材的就有30多部。

比惡搞比不過《唐伯虎點秋香》,比武俠IP比不過《方世玉》《黃飛鴻》,堆明星也比《東成西就》差點意思,甚至比內涵比不過《青蛇》,在一眾強片環伺下,僅憑 明星和直白搞笑不足以讓該片在1993年殺出重圍。

影片監制王晶在同年參與拍攝13部電影,包括《城市獵人》《逃學威龍3》《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等片,對于這部沒有太大劇情含量的《神經刀與飛天貓》,忙不過來的王晶自是自顧不暇。

這也就最終導致了這樣一部有著影帝、影后參演的搞笑電影最終被時代洪流所遺忘。

戲外的故事更震撼:

昔日玉女光速下滑,一度落魄到擔任售樓小姐?

片中,林志穎與葉蘊儀的金童玉女配頗為亮眼,兩個娛樂圈冉冉升起的新星已在眼前。

但相比如今仍保持較高知名度的林志穎,葉蘊儀可以說是涼涼了,兩人的境遇可以說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回看葉蘊儀的生涯,可謂引來一片唏噓。

1973年出生的她在13歲就以廣告模特身份進入娛樂圈,一直以青春玉女形象示人的她,被公認為香港娛樂圈在周慧敏之前的首任玉女掌門人。

而1990年她在中日合拍片《孔雀王子》中的驚艷出演,更是打響了她在東亞范圍的名氣,更被日某雜志評為全年最受歡迎的國外女星。

據傳在參演《神經刀與飛天貓》時,林志穎被葉蘊儀的青春氣質深深吸引,隨后對她展開了瘋狂追求,邀其參演自己MV,但都被葉蘊儀拒絕了。

2年之后,葉蘊儀在22歲的年紀里嫁給富商陳柏浩,于巔峰期宣布隱退娛樂圈,而她的人生就此迎來拐點。

5年后,葉蘊儀失婚的消息傳來,為爭奪兒女的撫養權,葉蘊儀和前夫更是不惜對簿公堂,打贏官司的葉蘊文卻被傳聞一度生計窘迫。

甚至有坊間傳聞,葉蘊儀一度在張敏推薦下到深圳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擔任售樓小姐,傳聞稱她的底薪是1500元,收入全靠提成。

該消息遭到葉蘊儀本人的否認,但她早早退出娛樂圈對自己星途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

2000年前后,葉蘊儀低調回歸娛樂圈,但只能不溫不火地接拍劇集,2014年的港劇《女人俱樂部》中,41歲的葉蘊儀受邀出演,此時的她已頗顯老態,對比小自己7歲的李若彤更是明顯。

對比《神經刀與飛天貓》其他成員,葉蘊儀的名字已經被人淡忘了,從一代玉女到如今回歸娛樂圈幾乎沒有水花,葉蘊儀的生涯軌跡無疑是令人唏噓的。

言歸正傳,在1993年這一港片巔峰之年里,《神經刀與飛天貓》是一部標準意義上的炮灰之作。

盡管該片邀來了梁家輝、張曼玉、張學友、張敏、林志穎等一眾明星出演,并且有王晶、朱延平兩大喜劇導演把控笑點,但該片過于套路化的缺陷終究在港片盛世中沉淪。

「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神經刀與飛天貓》是那個港片黃金時代的一個寫照,在同類型題材堆積的情況下,沒有新意的過度效仿,即便明星再多也救不了場。

不過,在如今的時代,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重新審視這部電影,欣賞一眾港星巔峰時期的風采,感受童年時代從港片中得到的簡單快樂,那就夠了。

回味經典,不一定非要爆款影片,這部相對冷門的《神經刀與飛天貓》或許也能讓你「爺青回」。

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將櫥柜台面換成不銹鋼,入住半年,真不后悔
2023/10/05
新竹三口之家堅持不買房「爆改40年老屋」,看過的人都說溫馨,原來這才是豪宅,網友: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10/06
男大生畢業跑了16個銀行舉債1500萬,到南投深山住一年,改造百年三合院成「台灣最美民宿」
2023/10/05
新竹28歲女生,買下別人嫌棄的一樓,將院子改成臥室,太有才了
2023/10/06
她53歲仍單身,住6坪小木屋,卻惹人羨慕:「好想象她一樣生活」
2023/10/05
她住進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10/05
別嫌棄家里面積小,看看人家90后的「空間壓榨大法」,真是學到了
2023/10/09
入住三年才知道,家里這8個東西越大越好用,尤其是第四個!
2023/10/07
裝了兩套房,總結出5個「裝修教訓」,都是「跟風」惹的禍
2023/10/07
台南小夫妻放棄城市工作,回到老家生活有多爽,改造獨棟自帶院子和天井,生活太愜意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