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被老師打叉,寶媽生氣質問老師,卻被回懟得啞口無言
自從沈女士剛上一年級的兒子樂樂被疫情困在家中之後,這日子就沒有一天能過得順心的。最讓沈女士崩潰的不是做不完的家務和挑食的丈夫,而是看著樂樂寫作業。
雖然樂樂才上了一個學期的一年級,但是作業可一點都不少,對于基礎的算術題樂樂從沒沈女士擔心過,倒是很多應用題因為不認識字都由沈女士解釋一遍後樂樂才能做題。
今天就遇到這樣一道應用題,一共11盞亮著的燈熄滅掉其中的4盞,還剩多少盞燈,念完題目後沈女士就理所當然的 讓孩子寫上了11-4=7,沒想到第二天這道題上卻
沈女士趕忙去 質問老師,她認為是老師批錯了,對此老師只好耐心解釋道,題目中問的是還剩幾盞燈,即使有的燈被熄滅了不代表就消失了,因此這道題的答案還是11盞燈。這下子讓沈女士非常的挫敗,本來去質問老師的她現在 被回懟的啞口無言,只能感嘆自己真對不起當年的數學老師。
其實從這道數學題中我們可以看出,應用題不僅是在考察孩子的算術能力,反而是更加看重對于題目的全局性思維以及孩子思維的活躍程度,從現在喜歡考察的題目中家長們就要知道應該逐漸將思維訓練加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1、可以開發孩子看待問題的角度
思維模式是很容易形成慣性的,比如說對于樂樂作業中的這個問題大家就很容易按照慣性思維直接進行回答,而不是認真的讀清題目再做出回答。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