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常
這段時間,一則母女的聊天記錄在網上熱傳。
女兒問媽媽:
「第一次去男方家做客,要不要洗碗?」
母親沒二話,直接甩出兩個字:
「不要。」
至于原因,她是這樣對女兒解釋的:
「就是嘴上說說,正常的男方家也不會讓第一次去的洗。」
「都是客氣客氣,哪有真讓洗的。」
「他們不是找媳婦,他們是雇保姆。」
想必,向媽媽討教的女孩,年輕單純、不諳世事,或在戀愛中,濃情蜜意。
這個問題,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她們對感情的珍視、對公婆態度的在意。ADVERTISEMENT
而母親的回復,我想也說出了很多媽媽的心聲。
她們并非舍不得女兒干活,也不是單純計較「洗碗」這件事。
而是深知,柴米夫妻,輾轉騰挪,摩擦齟齬,實為不易。
做女人尤其難,孕育生產,婆媳關系,家庭事業,自我成長,哪一樣都夠勞心竭力。
她們怕的是——
女兒變成妻子,為了家庭,無條件退讓;
女兒當了母親,為了生活,無原則妥協。
哪個母親、哪個女性,不懂勤儉持家、善解人意的道理。
只怕日復一日的歲月蹉跎中,女兒洗掉的,不是碗里的殘羹,而是少女的靈氣、獨立的姿態和自我的邊界。
01有些東西,「洗掉」就很難找回
1.別讓你的靈氣,在紅塵磨礪中消磨殆盡
網上曾有一組熱傳視訊。
妻子素面朝天,衣著簡單,弓著腰背,投身家務。
洗衣做飯、掃地帶娃,像個陀螺。
丈夫卻在一旁,抱著看笑話甚至「揚眉吐氣」的心態,拍下照片,并配文:
「當年為了追你,大學校花,送了多少花……現在還不是乖乖給我洗衣服、生兩寶,免費保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