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港片已死」的論調似乎在觀眾心中達成了共識。
要知道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代表著亞洲電影的最高水準。
我們既可以看到吳宇森雙槍、飛鴿、教堂等元素組成的「暴力美學」。
又能感受《青蛇》怪陸離鏡頭下的人妖情愛。
當《新龍門客棧》《黃飛鴻》告訴觀眾什麼是江湖時,
葉玉卿、李麗珍的唯美鏡頭也成為不少人的青春啟蒙老師。
成龍的《A計劃》《醉拳》《警察故事》更是長期霸榜日本票房市場。
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唐伯虎點秋香》嬉笑怒罵下道盡人間百態。
但隨著千禧年的來臨,曾經作為華語電影寵兒的港片逐漸消弭,成龍、周潤發等演員去海外發展,徐克、陳可辛則選擇北上去內地大展拳腳。
與80、90年代高質量、高產量的黃金時代相比,2000年后的港片似乎不再吸引觀眾的注意。
其實港片并未死去,以杜琪峰為代表的「銀河映像」用《槍火》《暗戰》《瘦身男女》開辟了全新的都市題材市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