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邱淑貞的銀幕形象,總是與「性感」密不可分。
但其實,步入影壇之初的邱淑貞,走的并非是「性感人設」。
1987年,參選「香港小姐」卻中途退賽的邱淑貞,被王晶導演看中,并憑借《最佳損友》、《撞邪先生》、《求愛敢死隊》等作品,揭開了自己電影時代的序幕。
80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玉女」風潮盛行,邱淑貞也跟隨時代潮流,走起了青春、可人的「玉女人設」。
然而,80年代中后期的港片市場,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投身影壇、追逐星夢的女藝人,更是如過江之鯽。
「玉女人設」,也成為了彼時女藝人們的首選銀幕形象。
雖然得到了大導演王晶的力捧,但邱淑貞的「玉女演藝事業」,卻并非一帆風順。
畢竟,「玉女人設」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之下十分盛行,而不少女藝人的背后,都有社團大哥撐腰。
在電影的角色人選、戲份安排上,即便是導演,有時候也難以左右。
為了捧紅邱淑貞,90年代初的王晶,讓其退出了擁擠的「玉女賽道」,轉走「性感路線」。
而《噴火女郎》、《赤裸羔羊》、《戀愛的天空》等作品中的出色表現,也讓邱淑貞成為了無數影迷心中,意難平的那一顆朱砂痣。
其實,邱淑貞的演技,不輸她身上的性感氣質。但奈何觀眾們總是注意到她的性感,卻忽視了她的演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