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與《倚天屠龍記》被合稱為「射雕三部曲」,而三本書中的主角分別是郭靖、楊過以及張無忌,但有一個角色是特殊的,多數人在初讀《倚天屠龍記》時難免會將那人視為主角,他就是後來的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豐。
張三豐初次登場是在《神雕俠侶》書末,當時覺遠禪師帶著他追趕瀟湘子和尹克西,在雙方對決的過程中,楊過還指點了張三豐幾招,這般橋段很難不讓人認為金庸這是在為下一代主角埋伏筆,而到了《倚天屠龍記》開篇,郭襄闖上少林寺,張三豐再次登場,讀者就更加確定張三豐和郭襄會是此作中的主角了,然而事實並非讀者所想,後來劇情直接跳躍到數十年後,張三豐已成老者。
但無論如何,張三豐的武學天賦是極高的,可以說他雖不是主角,卻勝似主角,甚至武功比主角還高,但很奇怪,就這麼一位有百年功力的高人,居然被那謝遜小瞧了,謝遜為何敢這麼狂?
一、張三豐的定位
張三豐早年間得到楊過傳授幾招,那時的他已有不輸武林一流高手的實力,只是乳臭未乾,未必能在每一次實戰中駕馭自己的武功。
到了郭襄闖少林之後,他恩師覺遠臨終前傳默誦了一部分九陽真經的內容,又被他學去,于是他武功又有精進。
而後的幾十年間,他一直苦練武功,這一點則是在原著第二回中概括性地描述了一番,原著道:「他得覺遠傳授甚久,于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于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忽然想到老子所謂‘柔弱勝剛強’……他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學中陰陽互濟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