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電影起源於香港,其發展和輝煌到現在也一直影響著世界電影觀眾。其中功夫電影細分的話可以分作刀光劍影的武俠片,生硬剛猛的動作片以及諧趣武打的功夫喜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功夫電影最輝煌的階段,九十年代李連杰的武俠片風靡一時,八十年代則有洪金寶、成龍的功夫喜劇。成龍和洪金寶都是七小福成員,而七小福也可以說是代表著香港功夫片的半壁江山。
「七小福」是京劇武生于占元所收的七位門生的總稱,這樣的稱呼來自於一次京劇表演,元龍(洪金寶)、元樓(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擔任主角,演出的成功讓於占元就此成立了七小福戲班。
事實上七小福戲班的成員不只是七個,還有元秋、元俊、元德、元慶(袁和平)、元振、元彬、元寶共十四人。
在於占元的嚴苛教育下,七小福日夜練習拉筋,劈腿,翻跟鬥等動作,這樣的練習也都學有所成,後來不僅有成龍、洪金寶、元彪等這樣的功夫明星,還有元慶(即袁和平)、元彬這樣有名的武術指導,元華、元秋也是香港影壇知名的黃金配角,他們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香港動作電影的輝煌。
這一點我們不妨看一下最佳動作設計獎,金像獎七小福就拿走了12個,金馬獎也斬獲7座獎盃。
在戲曲沒落的60年代,影視文化開始興起,戲班顯然不是不能長足發展的。
作為七小福戲班的大師兄,洪金寶入行也是最早的。9歲時就出演了個人首部電影《愛的教育》,14歲時洪金寶開始走進電影圈做武行,經過幾年的歷練,慢慢的他也將成龍、元彪帶進電影圈工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